个性化服务区 — 爱心志愿人士服务区

 打印】 【关闭

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里,有这样一群年轻人,他们乐观开朗、活泼自强,他们多才多艺,身残志坚,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,但却是长春大学校园里最幸福的一群人,因为他们有一位喜欢他们、关爱他们的好妈妈——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刘海涵。
    一、无声的爱——架起沟通博爱的桥梁
    十年前,刘海涵从一名白衣天使转变成一名灵魂的工程师——普通的聋生辅导员。在与聋人学生朝夕相处的十年里,有付出有艰辛,有汗水也有泪水,但看着1300多名学生逐渐自信自强、成长成熟并走向社会,她从心底里感到欣慰和幸福。
    刚刚接触聋人学生,只觉得他们单纯、阳光,有时还很调皮,用笔写字与他们交流还算轻松,但很快刘海涵发现,她根本无法真正走进他们那丰富的内心世界。尽管她早已过了学习手语的最佳年龄,还是下定决心学好手语。她在资料室查阅了大量的手语书籍,慢慢掌握了手语的基本要领,平时只要有机会,就打手语、练手语,在家里更是经常比划,家人都笑她说“你能不能好好和我们说话”。虽然手语水平有了提高,但她与学生的交流并不顺畅,于是她尽量多地和学生们呆在一起,教室、寝室、食堂……,学生们走在哪里,刘海涵就学到哪里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她终于可以和学生无障碍沟通了,也不知不觉成为学生们最信赖的朋友。无论大事小情,学生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,刘海涵也渐渐习惯了不分上班下班、白天黑夜地和学生们在一起,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学生占据了,尽管愧疚于儿子那不公的眼神,但坚定的心义无反顾。
    二、无悔的爱——用大爱撑起学生展翅的蓝天
    由于聋人感知外界的能力受限,所以需要经过长期、艰苦的学习,甚至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考上大学。即使考上大学,他们也同样具有认知性较差、敏感、偏执等群体性特点,这就需要她用细心关注学生们的思想,用耐心培养学生们成长,用爱心建立师生间的真情。
    艺术设计05级学生杨翠,父母和弟弟都是聋人,家庭没有经济来源。入学第一天就被学费难住了,刘海涵帮助她办理了“绿色通道”、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,还经常照顾她的生活,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。当杨翠为了工作把借来的照相机弄丢时,刘海涵背着家人替她赔偿了4000元钱。点点滴滴的关心,让杨翠逐渐坚强起、成熟起来,她先后担任班级班长、学生会主席。工作中有时受委屈不敢说,默默躲起来哭,刘海涵发现后,就经常教她与同学的相处方式和管理班级的方法,每次班会都帮她树立威信,最终,她的班级多次获得校“优秀班级”的称号。让刘老师更加欣慰的是,她懂得了回报,并将爱心传递下去,她把省下来的一部分勤工俭学费用,给弟弟当学习、生活费用,还为敬老院的老人买生活用品。她还在学校周边长期担任手语教师,免费培训、义务教授手语2000多个小时。为此,她获得了两项市级荣誉,并参加了国际聋人领袖培训班。
    为了丰富课外生活,树立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,刘老师一直积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她组织学生编排舞蹈、小品,参加与全国健全大学生的比赛并获大奖。每一次带学生外出比赛,她不仅要做好指导,还要照顾好学生。2009年,在南京参赛时,就在准备返程的前夜,有一名学生突然高烧不退。刘海涵在深夜十二点后一连跑了几家药店,买回药帮他服下,她几乎不合眼地守着,每隔半小时就摸摸学生的头,直到次日清晨体温降下来才如释重负。学生回家下车时一下抱住她,用极其不标准的发音在她耳边叫了一声——“妈妈”。泪水模糊了“母子”的双眼,这不同于往日的称呼,而是一份最厚重的礼物,的确,在学生们的心里早已把她放在同妈妈一样重要的位置。
    2010年9月26日,三名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“非常6+1”栏目的录制,他们为刘老师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:代表自己也代表更多的同伴,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声的说出“妈妈,我爱你!”,这个很多聋生家长都没听过的称呼,感动了观众,也感动了刘海涵。这是她多年来为学生真情付出的最大回报。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,在去北京录制节目的临行前,刘海涵的儿子因为意外手腕部受伤,为了不耽误行程,刘海涵没能带孩子去医院,回来后发现孩子的手还在肿着,去医院检查发现,手骨骨折因为延迟治疗而无法治愈了,此时,刘海涵的心如刀绞般的难受,可是看到学生们健康、快乐的成长,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    几年来,她不知多少次深夜被短信声叫醒,多少次深夜送学生住院治疗,多少次为学生垫付医疗费,多少次扔下孩子一个人在家而去陪伴学生。懂事的儿子常怀着充满嫉妒和理解的复杂心情对她说:“我的妈妈关心学生比关心我还要多”。孩子的话让刘海涵感到内疚,但很快又被学生们一天天充满活力地成长、成熟所带来的幸福和自豪代替。看到短信中一句句亲切的问候:“妈妈你还好吗?”她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。这些都源于爱,源于她爱学生的情怀,这爱已经把她和学生融成不可分割的整体,这爱让她和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。
三、无限的爱——爱的收获催她奋勇前行
    十年来,在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,先后有228名学生在国际残奥会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、省残疾人运动会等各类赛事中获奖。
2005年和2009年,聋人舞蹈《绿野》和学生小品《生命誓言》分别获得第一、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和第六、七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二等奖。2013年,聋人舞蹈《飞舞的丹顶鹤》、《傲雪》获得第八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二等奖。05级学生杨翠被评为“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” 、“长春市五四青年奖章”。06级学生殷士静获得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,并被团中央授予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称号。08级郑生泓、周璇,10级徐帅获得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    作为一名为残疾人服务的特教工作者,刘海涵付出了很多,但也收获了很多。她用真情开启了残疾学生的心灵之门,收获了无声世界里最为感动的声音。她本人也先后被教育部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“全国特殊教育园丁奖”、全国十佳辅导员、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,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长春市巾帼十杰荣誉称号,成为省十届党代会代表。这些都将激励刘海涵在扶残助残的特殊教育战线上更加奋力前行,她愿和学生一路——一路付出,一路收获。正如她说的那样,将用爱心铸就特教事业上的帆,载着学生们的梦想远航!